动人的奉献精神

2015-03-10 22:13:04  省县联盟

动人的奉献精神

──启东市癌友康复协会志愿者事迹点滴

癌友康复协会聚集着一群寻求慰籍、需要帮助的癌症患者,又有一大批志同道合、乐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

癌友康复协会每年要编写印发10多万份的防癌抗癌的宣传资料,这项工作是由几位癌症患者担当的,从撰写、审核到校对,花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却没有任何报酬。朱惠明,是一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壶腹癌患者,癌友康复协会从筹建到成立,从无固定活动地点到有一个稳定的“家”,从协会的总结、年审到协会所有活动内容的安排,无一不倾注着从一个癌症患者到癌友协会会长朱惠明的心血。担任会长期间他动了3次手术,五脏六腑都已残缺不全,但他还用自己的生命火花激励广大癌友去顽强拼搏,战癌魔,就是在病床上手术后吊水化疗期间,还把协会的理事们请到床头边,安排协会的工作,叮嘱慰问看望住院的病友,这样的病房床头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理事们眼含泪花,默默地听完他的工作安排,无不为他那样大爱无私的精神而泪流满面。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坚强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协会每年都要搞几次大型活动,请专家义诊、讲课,组织癌友搞气排球、扑克等比赛,组织举办郭林新气功培训班等,这使协会原秘书长现任康复协会副会长的孙锦娣忙得不亦乐乎,她还是一个乳腺癌晚期患者,但她毫无怨言。已经是夜深人静了,近海镇退休干部邢建周还在灯下伏案疾书,这位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时,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而今已经8年了,近80高龄,他活得很健康,总结自己的康复经验,他认为,营养缺乏或过多摄入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合理营养是癌症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见有些病友常常为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争论不休,经常为食谱太窄而苦恼,他自告奋勇地提出为病友们上一课,讲讲饮食疗法和体能锻炼,为此,他查阅了大量书籍、杂志、摘录了大量的资料,自己掏钱印刷装订、分发给病友们。朱锦康,原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癌患者,现担任癌友康复协会的名誉会长,10多年来,凭着他从医60多年的高超医疗技术,已经为康复协会的病友们作了无数次的义务诊断。他将现代医学对治疗癌症的科学方法和最新理念向患者释疑解惑,排除了患者在治疗上的无数疑虑,做了大量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了负面情绪,使许多患者从他那里得到了战胜癌症的决心和信心。周香时是一个甲状腺癌患者,又是癌友康复协会的副会长兼现金会计,28年前动了切除手术,去年又复发,因有一个病灶在主动脉边上,不能手术切除,他在南通肿瘤医院住院近3个月接受放化疗25次之多。刚出院就是协会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协会资格年审,几个月的帐目整理装订,新会员的登记注册发证等工作需要按年度计划要求完成,他不顾放化疗后的还没恢复的病体,及时投入到协会的工作中,由于体质虚弱,在寒冬腊月,也看到他额头不时冒出虚汗来,协会主要领导多次劝他休息,不要累坏了身体,他说:“工作是不能拖的,我已经欠下了三个月时间,必须把耽误的工作把它补回来,失去的时间把它追回来。”

这些就是启东市癌友康复协会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组织里一群志愿者所展示的风采,他们长年累月地工作,慰问危重癌症患者,对病危患者临终关怀,吊唁死亡癌友,组织各种康复活动,举办抗癌防癌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康复讲座,对新入会的病友进行心理辅导,印发抗癌防癌科普宣传资料等等,他们不拿一分钱的报酬而无怨无悔,但他们所付出的是大爱,是自己生命的烛光。

多好的一个癌症患者的协会啊!这里聚集着一群无私奉献的人,这里又蕴含着真挚的情和爱。我们的国家是制度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民族是崇尚互爱互助精神的优秀民族,在构建和谐社会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启东这块充满生气的沃土上出现这样的癌友康复协会是势在必然。愿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爱这个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愿我们的人间充满更多的爱,明天是洒满和谐明媚阳光的春天。

启东市癌友康复协会  刘汉成供稿

2011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