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度及其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5-03-14 16:27:06 科普之窗
南通市肿瘤医院检验科 朱自力
物质的流动性与其粘稠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水、牛奶很稀易于流动,而油、沥青就很粘稠不易流动。衡量物质粘稠程度的物理量,即称之物质的粘度。血比
水浓,具一定粘度,这是因为血液中含多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浆中含各种蛋白,尤其是红细胞的软硬程度、聚集能力、变形能力等都影响血液粘度。血
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血液粘度包括血浆粘度与全血粘度,是反映血液 “ 浓、粘、聚、凝 ” 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 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大量研究证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心脏 病、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恶性肿瘤、烧伤、休克及慢性肝肾疾病,均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血液粘度的测定,可作为冠心 病和心肌梗塞发作的警报信号。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沉、头胀、眩晕、胸闷、麻木、刺痛、无力、视力阵发性模糊、复视、短暂失语、听力下降、耳鸣、记忆力减 退、嗜睡、共济失调、腹胀、恶心呕吐及情绪低落或急躁不安等,也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而且这些症状不少是随着血液粘度升高而出现,随着血液粘度的降低而缓 解。因此,血液粘度测定对上述症状的出现与消失有提示及判断作用。
肿瘤患者,特别是当肿瘤已发生转移时,血液粘度,特别是血浆粘度明显增高。原因是由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所引起,而纤维蛋白原的增高,又促使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强,造成全血粘度增高。所以,血粘度的测定还是预测肿瘤的发生,尤其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指标。
推荐资讯
- 12-03
- 11-27
- 03-10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