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与肿瘤的预防和康复

2015-03-14 16:33:18  科普之窗

灸法与肿瘤的预防和康复

南通市肿瘤医院 针灸科 江洋

用 灸法防治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在懂得用火以后,发现火产生的热量能解除某些痛苦,如在不舒服或身上感觉寒冷时, 自然而然地会煨火取暖,有时不小心被火灼伤某一部位时,原有的疼痛随之缓解,反复一试,结果同样。这些点滴经验,经过若干年代,慢慢相会相传下来,逐渐改 进,不断总结,终于成为一种治病的方术。

灸法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左传》,成公10年(公元前581),晋景公病,延秦国太医令医缓来诊,医缓说:“疾不可为也,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这里所说的“攻”即灸法,“达” 即针刺。春秋时期的孟轲(公无前372-289)在《孟子·离娄·桀纣章》中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这句话虽然是比喻其他事情的,但也可看出那时已经知道7年的久病,必求3年的陈艾了。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灵枢》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之说,说明灸法有独到之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也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被人们所重视。

灸 法不但可以治病,在古代被普遍用于防病和养生保健,民间颜语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长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之说。足三里是防病保健的强壮穴,可 用于治病延年。许多医家也认为:“尽信药不如无药,药补不如食补。用药如用兵,不得已而为之,靠医药不如靠自己,医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是药都有毒,有利 必有弊······”所以通过施灸来防病保健比吃补药既实惠、又保险。

我国的保健灸法很早传入日本后,颇为盛行,如他们的民族谚语中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做旅伴”,"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日本德川幕府将足三里灸列入政府健民政策的内容,曾于庆长2年颁发文告:“春秋施灸,以防疾患。人固应勤于所业,然有所患则业废身蔽,不可不知,妇孺亦然。" 在日本习俗养生灸中提倡:婴儿期灸身柱,以促进健康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以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以下毒使生殖系统健康;30岁以后灸足三里,以健胃强身,防止衰老,预防一切疾病;到了老年则增加曲池之灸,以防止视力减退,抵抗病邪,使耳聪目明,牙齿坚实,血压降低,预防中风。

20世纪,日本医学科学日益发达,对于民间流传的保健灸法又进行了医学实验和临床实践。据东京小儿研究所砂田博士的研究报告:对儿童进行身柱灸的结果,比之不灸的孩子,发育显著良好,夜哭也在数日后痊愈。为了增强国民体质,1937年始掀起了国民三里灸健康运动,主张在民族医学、工厂医学、学校医学中提倡集体养身灸法。1938年,加腾完治等对3万人进行了保健和治疗为目的的灸疗。

日本的医学博士——原志免太郎,一生极力提倡灸法,著书立说,多方研究,提出灸法能治各种疾病,尤其对肺结核有特效,引起社会重视。以自身体验证明灸法对身体有保健作用,他本人就天天施灸,因而成为日本人男性长寿老人,活到百岁,还给别人施灸治病,在世108岁,创造了奇迹。

近 代国内外灸法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进展,许多临床资料、实验结果证明:灸疗对于调动一切内在积极因素,增进机体防卫抗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灸疗能使红细 胞、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等明显增高,对血糖、血钙等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特别在病理情况下更为明显。灸疗对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 等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1981年阎氏在《中国针灸》“关于足三里的现代研究”中描述:其1.对血液成分的影响——对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有调整作用,对红细胞沉降率可引起增加和明显减慢,对血小板的数目有调整作用,对血糖有调节作用,可使高者降低,低者升高;2.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对心率的调整,在心率异常情况下,其调整作用表现明显;对血管舒缩有调整作用,对血压有调节作用,在低血压的情况下有升压的作用,在高血压的情况下有降压的作用;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可以调整生理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对病理呼吸功能的调整能使气道阻力下降;4.对消化功能的影响——能使健康人唾液淀粉酶含量显著增高,对胃运动功能有显著调整作用;对胃液分泌呈现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调整作用;对阑尾蠕动、排出有增强作用;5.对防卫免疫的影响——足三里有抗炎作用,有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对各种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都具有加速产生提高其免疫效价的作用。

桂氏等在1982年《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艾灸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用直接灸中的化脓灸和间接灸中的隔药饼灸在人体上进行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发现两种灸法都能使人体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特别指出21例硬皮病阳虚患者,灸前淋巴细胞转化率均低于正常值,灸后20例有非常显著的提高。26例哮喘患者,其中11例灸前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于正常值,灸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提高,而其余15例灸前数值在正常范围,灸后仅3例比原来提高。说明原来转化率低于正常值者,灸后均明显比原来提高,且绝大部分能转至正常范围。而原来转化率在正常范围内,灸后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灸法对预防保健养生益寿延年作用巨大。

下面谈一下灸法对肿瘤的作用。灸法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灸法治疗症癜积聚之记载,此外《外科证治全书》中也有用艾灸治“茧唇”(唇癌)、用黄蜡灸治“翻花疮”(皮肤癌)的记载。

早在1980年日本的野间重任等在《日本医学介绍》中发表了“灸法对艾氏实体癌症实验研究”:根据温热疗法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于是用小白鼠进行实验,在癌的直上方皮肤施灸,其结果:施灸处发生灸疮者,其肿瘤坏死均较严重,未形成灸疮者,其坏死程度较轻。

现化医学普遍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失常或低下有关,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医学界所重视,各种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癌肿发病率增高的现象,支持了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抗肿瘤免疫监视机理受到损害的观点,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迟发性免疫缺陷、严重联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SCID)等疾病中,癌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5-30倍,而且器官移植后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重新形成肿瘤的发病率也比一般人群高。大量临床研究也发现,患同样肿瘤的患者,其转归预后可截然不同,先天与后天免疫缺陷者的肿瘤并发率很高,如肾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肿瘤并发率可高至12.2%,都说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陈氏等在2000年 《上海针灸杂志》“艾灸血清抑瘤效应的实验”中用艾灸正常小鼠大椎穴制备的艾灸血清注射到艾灸血清预治组(接种瘤株前注射艾灸血清)、艾灸血清治疗组(接 种瘤株后,注射艾灸血清)与单纯荷瘤组对照,结果证实艾灸正常小鼠大椎穴制备的艾灸血清,能明显延缓肿瘤结节的形成,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预治组最高生命 延长率一般可达44.67%,艾灸血清预治组明显优于艾灸血清治疗组。一般认为,荷瘤小鼠往往处在 免疫抑制状态,机体内环境已被破坏,艾灸作为一种外界的人为刺激,势必引起小鼠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结果与小鼠当时的应激能力密切相关,当肿瘤处于萌芽 状态时,小鼠应激能力尚强,应激反应有助于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生长,但当肿瘤不断恶化,应激能力不断下降,内环境平衡已严重失控时,应激反 应不但不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由应激反应产生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还会加重免疫抑制。由此可见,艾灸对预防肿瘤和抑制早期肿瘤的生长有积极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徐氏等在《中国针灸》杂志(2001年第一期)发表论文“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中,对57例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放疗的同时,施行传统的艾灸疗法,观察其血清中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IL-6IL-8的变化,发现艾灸不仅能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IL-6IL-8的含量,具有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免疫作用,而且能减轻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维持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良好预后有促进作用。

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是一种糖蛋白,由激活的T细胞产生和分泌,它通过对T细胞及B细胞的激活、生长及分化的调控,在机体免疫反应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等;白介素IL-6是一种对B细胞、T细胞、浆细胞、癌细胞、肝细胞及其它多种细胞具有作用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白介素IL-8和其他因子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造血功能和炎症反应。

肿瘤患者除了免疫功能受损、紊乱或低下外,造血功能也受到影响,而且放化疗也会使造血功能受损或抑制,尤其是白血球下降明显,甚则全血下降。而艾灸不仅能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IL-6IL-8的含量,具有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免疫作用,而且能减轻放疗对血液系统的损伤,维持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有效地缓解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的良好预后有促进作用。

灸法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也有大量的例症,尤其在肿瘤镇痛、放化疗的副反应、肿瘤併发症方面疗效显著。

衡阳秦氏等在2001年《中国针灸》杂志发表“按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疼痛”,共36例,治疗痛止12例,占33.3%;好转13例,占36.11%;总有效率69.4%。江西王氏用艾灸治疗化疗后的细胞下降,艾灸组49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2%;而药物组(利血生、鲨肝醇等)总有效率50%。我院蒲氏中医师用“移癌泄毒”天灸发泡疗法治疗晚期肝癌,其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有所提高,且在发泡的组织液中检测到CEA含量。我们针灸科对肿瘤术后并发肠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用灸神厥的方法获显著疗法,30余例患者90%以上获痊愈。如2008年我院妇科一67岁女性患者,子宫癌全切手术后,因术前放疗和术后过量过早饮食致腹胀、腹痛、呕吐、大便不通、肠鸣音明显减弱、X光腹透提示“肠梗阻”,请普外科大夫会诊建议手术剖腹探查,因该患者不愿接受二次手术,后经我们用艾灸+电针治疗二天后,大便通了,肠梗阻症状消失了,饮食也正常了,免除了再次手术之苦。

现在谈谈灸法的概念:灸法古称灸焫(音若),是一种用火烧灼的治疗方法,焫,烧的意思,艾火烧灼谓之灸焫。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一种方法。

灸法的分类:

灸法的分类-- 艾炷灸:直接灸 化脓灸(有瘢痕灸)

不化脓灸(无瘢痕灸)

间接灸 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

隔药饼灸(豆豉饼、附子饼、胡椒面 等香温之药品)

艾卷灸:纯艾卷

药艾卷(太乙针、雷火针、念盈药条)

温针灸:烧针尾、传热灸、燔针灸

其他灸法:温灸器灸法、灯火灸法(灯草灸)、日光灸法、电灸、天灸、蜡灸等

灸法的适应症很广泛,李梃《医学入门》上说:“寒热虚实,均可灸之。”凡属慢性久病,阳气衰弱,风寒湿痹,麻木萎软,疮疡瘰疠久不收口,则非灸不为功;亦可用于回阳救逆、固脱,如腹泻、脉伏、指冷、昏厥、休克可急灸之,令脉起指温。灸法也有禁忌症,请予以注意:1、临时情况的禁忌:大体与针法相同,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2,病症方面的禁忌:如有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极度衰弱、形瘦骨立、呈恶液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不宜施灸。3,部位的禁忌:凡颜面部不用直接灸法,以防形成瘢痕;关节活动处不宜用瘢痕灸,以防化脓、溃烂、不易愈合;此外,大动脉处、心脏部位、静脉血管、肌腱浅在部位、妊娠妇女的腰骶部、下肢部以及乳头、阴部等处不宜施灸。

了解了灸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学习一些常用穴位,就可以自我保健灸了:

1、足三里: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神厥:肚脐正中。

3、中脘:脐上4寸。

4、关元:脐下3寸。

5、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6、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7、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8、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9、委中:腘横纹中央。

10、定喘:大椎穴旁开0.5寸。

11、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12、涌泉:于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有几句顺口溜可以概括部分俞穴的作用,如“头项列缺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腰背委中求。”“针足三里,赛过一只老母鸡。”等等。

以上介绍了灸法的起源、作用、方法和概念,灸法养生这一古老的保健养生术在国内乃至国外已悄然兴起,相信这一简、便、廉的保健方法会给我们众多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