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
2015-03-14 16:18:16 科普之窗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欧美国家发病率极高,在高龄男性中仅次于肺癌,而东方人本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病因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80-90岁为最多,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生活习惯改变,日光照射,长期接触镉等化学 物质,饮食高热量动物脂肪和维生素A、D,酗酒等。前列腺癌大多数为激素依赖型,其发生发展与雄性激素的调控关系密切,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仅占少数。近 年来的研究认为癌的发生呈基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调控失衡的结果。蔬菜、水果、谷物等富有纤维素的食物、豆类以及维生素E、雌激素等可能有防癌作用。
临床表现
早期前列腺癌常无症状,常在直肠指检、B超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当前列腺癌增大阻塞尿道时引起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 排尿困难、尿潴留、尿毒症等,血尿并不常见。晚期前列腺癌可能出现腹骶部、腿部疼痛;直肠受累者可表现排便困难或肠梗阻;转移性病变时常有下肢浮肿,淋巴 结肿大,贫血,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等。
诊断
直肠指检,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经直肠B超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1、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前列腺大小,有无结节,腺体活动度及情况。触及硬节者应疑为癌,但应与前列腺结石和前列腺结核鉴别。
2、 实验室检查
(1) 列腺酸性磷酸酶:80%前列腺癌远处转移者有酸性磷酸酶增高。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4mg,>10mg可考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过高应考虑有转移病灶。
(3) B超。经直肠B超可发现前列腺外周区有低声病变,少数为高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
(4) CT、MRI可帮助了解有无肿瘤扩展至包膜外及精囊,对分期有参考价值。
(5) X线检查(IVP):骨扫描有无转移等。
(6) 前列腺活检。
治疗
前列腺癌一般发展缓慢,局限性肿瘤很少在10年内引起死亡。对于偶然发现的小病灶且细胞分化好的Ⅰ期癌可观察等待不作处理。对于局限于前列腺内的 Ⅱ期癌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第Ⅲ、Ⅳ期癌症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必要时配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前列腺引起膀胱口梗阻时,可行TUR治疗 以缓解梗阻症状,但无治愈作用。
抗雄激素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氟他胺,能阻止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在中枢有对抗雄激素负反馈作用。
病因
前列腺癌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80-90岁为最多,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生活习惯改变,日光照射,长期接触镉等化学 物质,饮食高热量动物脂肪和维生素A、D,酗酒等。前列腺癌大多数为激素依赖型,其发生发展与雄性激素的调控关系密切,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仅占少数。近 年来的研究认为癌的发生呈基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调控失衡的结果。蔬菜、水果、谷物等富有纤维素的食物、豆类以及维生素E、雌激素等可能有防癌作用。
临床表现
早期前列腺癌常无症状,常在直肠指检、B超检查或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当前列腺癌增大阻塞尿道时引起尿频、尿急,尿流中断、排尿不尽, 排尿困难、尿潴留、尿毒症等,血尿并不常见。晚期前列腺癌可能出现腹骶部、腿部疼痛;直肠受累者可表现排便困难或肠梗阻;转移性病变时常有下肢浮肿,淋巴 结肿大,贫血,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等。
诊断
直肠指检,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经直肠B超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1、肠指检: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应注意前列腺大小,有无结节,腺体活动度及情况。触及硬节者应疑为癌,但应与前列腺结石和前列腺结核鉴别。
2、 实验室检查
(1) 列腺酸性磷酸酶:80%前列腺癌远处转移者有酸性磷酸酶增高。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4mg,>10mg可考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过高应考虑有转移病灶。
(3) B超。经直肠B超可发现前列腺外周区有低声病变,少数为高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
(4) CT、MRI可帮助了解有无肿瘤扩展至包膜外及精囊,对分期有参考价值。
(5) X线检查(IVP):骨扫描有无转移等。
(6) 前列腺活检。
治疗
前列腺癌一般发展缓慢,局限性肿瘤很少在10年内引起死亡。对于偶然发现的小病灶且细胞分化好的Ⅰ期癌可观察等待不作处理。对于局限于前列腺内的 Ⅱ期癌可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第Ⅲ、Ⅳ期癌症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必要时配合抗雄激素制剂治疗。前列腺引起膀胱口梗阻时,可行TUR治疗 以缓解梗阻症状,但无治愈作用。
抗雄激素治疗的药物主要有氟他胺,能阻止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在中枢有对抗雄激素负反馈作用。
推荐资讯
- 12-03
- 11-27
- 03-10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
- 03-09